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小学的操场是一个大型的可打比赛的棒球场,四周还有几个小型棒球场。周末时学校的棒球场向住在邻近的社区居民开放。每到周末球场上小学的孩子们挥棒练球,家长们为孩子们加油。华人家庭孩子们的周末生活也有自己的特点,大多数华裔家长会利用周末时间送孩子去学才艺,如弹钢琴、学芭蕾或是领着孩子到图书馆,也有的去学中文。
在这所小学的棒球场上,小学生分成四个年龄组去学打棒球,3-4岁一组,5-6岁一组,7-8岁一组,9-11岁一组。孩子的家长是社区的普通民众,家长们让孩子从小学习一种体育运动,也许是期待孩子成为职业的棒球球星,也许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一种兴趣。对于3-4岁的孩童而言,这只是一种玩乐,一种游戏。但在玩乐中,有许多种子会播撒在他们的心田。3-4岁的孩童不大会懂大人们心目中的概念,诸如竞争、积极、向上、团队、合作,尊重对手。但一场游戏、一场比赛下来,这些概念会慢慢转化成为孩子们的行动。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,载什幺树苗结什幺果,撒什幺种子开什幺花。
跑垒,向前沖。乔磊摄
3到4岁孩子进行棒球比赛的画面,它能告诉我们什幺呢?以下的画面会说话。
以身扑垒。乔磊摄
扑垒成功,这叫一个乐。乔磊摄
雄赳赳、 气昂昂,走上棒球场。乔磊摄
準备好了,击球吧。乔磊摄
球没接着,有点沮丧。乔磊摄
这可是明星球员的架势。乔磊摄
强棒出击。乔磊摄
击出好球。乔磊摄
跑垒冲刺。乔磊摄
谁说女子不如男。乔磊摄
小步要颠颠地跑。乔磊摄
全神贯注。乔磊
球,你将飞往何方。乔磊
笑口不开,笑意却写在脸上。乔磊摄
不论孩子在比赛中表现如何,父母都会给他们一个热情的鼓励。乔磊摄
抢垒,看谁跑得快。乔磊摄
都说是自己先佔垒,咋办?小裁判说了算。乔磊摄
上场前先练练拿棒的姿势。乔磊摄
果然出手不凡。乔磊摄
跑垒咱也是一流的。乔磊摄
看我的。乔磊摄
越跑越高兴,连舌头都出来加油。乔磊摄
你们跑垒,咱这是四平八稳的走垒,为啥,球被击出找不着了。乔磊摄
比赛结束,小「洋基」队获胜。胜不骄、败不馁,互相拍个手。乔磊摄
本场比赛最佳球员出场。乔磊摄
不论比赛输赢,父母会用自己的手臂搭起一座「凯旋门」,给孩子们英雄式的礼讚。乔磊摄